产品类别
服务中心
助听器错误佩戴方式,正在悄悄伤害听力
助听器错误佩戴方式,正在悄悄伤害听力
对于听损人群而言,助听器是重启 “声音世界” 的重要工具,可一旦用错了方式,它非但无法守护听力
,反而会变成 “伤耳利器”。今天,咱们就来深度拆解那些暗藏风险的助听器 错误戴法”,教你科学用
机,守护珍贵听力。
单侧佩戴
很多听损朋友存在一个误区:觉得 “单耳戴助听器,能听个大概就行”。但从听力学角度看,双耳听觉
系统本就是协同工作的。当长期仅单侧佩戴助听器,未助听耳因缺乏持续、有效的声音刺激,大脑听觉中
枢会逐渐弱化对该侧信号的处理 —— 医学上称为 “听觉剥夺效应” 。
简单说,就是大脑慢慢 “忘记” 怎么处理未助听耳传来的声音,这会导致:
言语识别力下降:没戴助听器的耳朵,对日常对话、环境音的辨别能力越来越差,哪怕后续补上助听器,
适应难度也会直线上升;
声源定位混乱:双耳协同才能精准判断声音从哪来,单侧佩戴时,过马路听不清车声方向、在家分不清家
人呼唤位置,大大增加安全隐患;
听力衰退加速:未助听耳因长期 “闲置”,毛细胞、听神经活性持续下降,原本轻微的听损,可能恶化
为更严重的听力问题。
只要双耳存在听损(哪怕程度不同),都建议尽早干预双耳助听器(特殊医学禁忌除外)。验配师会根据
双耳听损差异,精准调试参数,让两侧耳朵都能 “动起来”,维持听觉系统的平衡与活力
暴力塞戴
有些朋友戴助听器时,习惯像塞耳机一样 “用力怼进耳道”,觉得这样更稳、声音更大。但助听器的佩
戴逻辑,和普通耳机天差地别 ——耳道是敏感且脆弱的生理结构,暴力操作会带来多重伤害:
物理性损伤:耳道皮肤薄、有丰富神经,硬塞可能刮伤皮肤,引发耳道炎,反复炎症还会导致耳道狭窄、
变形,影响助听器适配;
鼓膜与听神经受损:强行密闭耳道后,声音在狭小空间里形成 “共鸣增压”,长期高频、高强度刺激,
会让鼓膜疲劳松弛,听神经也会因持续过载,出现不可逆损伤;
机器故障风险:暴力塞戴可能让助听器耵聍帽移位、受话器堵塞,不仅影响声音输出,还会大幅缩短机器
寿命,增加维修成本。
佩戴时,先将助听器与耳道呈一定角度(通常是轻轻旋转放入),让耳塞 / 耳模自然贴合耳道轮廓,感
受到 “轻稳卡住” 即可。若觉得佩戴不牢、声音有杂音,别自己硬调,第一时间联系验配师,检查耳模
适配度、机器参数。
睡觉时佩戴助听器
“戴习惯了,睡觉摘太麻烦”—— 抱着这种想法过夜佩戴助听器,助听器持续工作,会给我们的听力带
来双重打击:
内耳毛细胞过度疲劳
毛细胞是听觉的 “感受器”,白天接收声音已经很 “累”,夜间持续受刺激,无法完成自我修复,会加
速凋亡。要知道,毛细胞一旦死亡,就是永久性损失,直接导致听力不可逆下降;
机器损耗与耳部感染风险
睡眠中不经意的挤压、翻身碰撞,会让助听器内部元件松动、受潮(睡觉时人体会分泌汗液、呼出湿气)
,缩短机器使用寿命,增加故障概率。
睡觉时翻身、侧躺,助听器会持续挤压耳道,不仅让佩戴者睡得不舒服,还会破坏耳道皮肤的微环境 —
— 潮湿、密闭环境,是细菌、真菌滋生的 “温床”,耳道炎、真菌感染反复发作,会进一步侵蚀听力结
构;
睡前务必摘下助听器!用干燥盒(或配套干燥设备)给机器 “除湿保养”,让耳朵和助听器都能 “休养
生息”。这短短几分钟的操作,能大幅延长听力保护周期和机器寿命,性价比超高。
忽略调试与维护
很多人以为 “助听器戴上就万事大吉”,却忽略了它是需要动态调整、精心维护的精密设备。
参数长期不调
听损情况会随年龄、健康状态变化(比如突发疾病、长期噪声暴露),若助听器参数几年不更新,要么声
音太弱 “听不清”,要么声音过强 “伤耳朵”。定期(建议每 6 个月)找验配师复测听力、调整参数
,才能让机器始终适配听力需求;
清洁保养偷懒
耳道每天会分泌耵聍(耳屎),不及时清洁,耵聍堵塞受话器,会让声音失真、突然变大变小,刺激耳朵
。每周用干燥棉签、专用清洁工具清理助听器,每月去验配中心深度保养,是必做功课;
盲目跟风
有人听信 “自己调试音量更方便”“网上买配件自己换”,但助听器参数精细复杂,非专业操作可能让
增益、频率严重失衡,瞬间损伤听力。遇到问题,一定找专业验配师,别拿耳朵赌 “经验”。
养成定期维护、调试的习惯,才能让它始终精准、安全地服务听力。
听力损伤不可逆,每一次错误佩戴,都是在透支未来的 “声音体验”。转发这篇内容,提醒身边用助听
器的家人朋友,科学用机,才能让听力守护更长久!
[返回上一页]